来源:红星新闻网
红星新闻网(记者 但唐文)2月21日报道“到2025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迈上3000亿元台阶,达到3100亿—34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过12%。”“以八大产业为重点,增强成都文创全球竞争力。七大工程为支撑,为世界文创名城建设筑基赋能。”......近日,《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正式发布,为成都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规划图”和“时间表”,标志着成都市未来五年世界文创名城建设具备了纲领性指引。这也为成都市各区县的文创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蓝图已绘就,目标如何实现?成都市各区市县早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大展一番拳脚,助力成都世界文创名城建设。
德必易园 (锦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锦江区:《规划》对文创产业发展具有很强指导意义
“《规划》为我们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文创产业发展工作方向,也对各城区发展重点和重点项目建设进行了细化,既有高水平的规划引领,又有明确的工作落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十四五’期间文创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锦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彭洪泽表示,希望在世界文创名城建设中抓住先机,贡献锦江力量。
近年来,锦江区率先调整产业结构,将文创产业确立为全区主导产业之一重点推进发展。早在2010年便设立 “锦江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开展全区文创产业工作,持续推动文创产业规模壮大、质效提升。经过近年来的产业布局和发展积累,锦江区的新闻出版、文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相关产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门类主导地位突出,成功打造了成都国家广告产业园、许燎源博物馆、华熙528艺术村文博区、新华之星、德必川报易园、域上和美先锋剧场、西部文化产业中心等多个文创精品地标项目。
据了解,锦江区还成功打造了镋钯街、华兴街、大川巷、东门市井等特色文创街区,举办了成都国际书店论坛等高品质文创活动,培育了宽窄、Heart Panda等自有文创品牌,初步形成红星路现代传媒走廊等文创产业集聚区域,获评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空间、园区等20余个。“2021年,实现增加值190.5亿元,规模连续多年位列成都市五城区第一。”
成绩之上,《规划》的发布让锦江更是充满了动力和希望。
“按照《规划》的要求的和指导,我们将积极推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彭洪泽表示,锦江区接下来将贯通春熙路、东大街、锦秀绿道都市文旅活力轴,深化“四潮专线+十二月市”,精心培育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举办高品质节会活动,通过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吸聚“流量”这一核心资源,着力提升消费能级。同时加快建设绿地468数字文创谷等重要文创地标和产业项目,精心打造一批具有独特乡愁记忆的特色文创街区,升级推出“安逸耍锦江”等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全力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天府旅游名县等高等级文旅品牌。
锦江区正推进重点领域提质增效,壮大产业集群。例如,促进出版传媒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都传媒集团等龙头企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媒体、智媒体、融媒体,培育新华文轩成长为百亿级龙头企业;支持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上线交易;依托西部文化产业中心等项目升级打造红星路数字传媒走廊,打造百亿级出版传媒总部基地;利用楼宇资源,组团发展枫树新媒体产业园、煦华新媒体产业园、白鹭湾数字文创产业园等,推动形成网络视听领域新增长点。“此外,我们还将进一步强化文创产业人才引培,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天府芙蓉园 (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武侯区:聚焦建圈强链 积蓄武侯文创新势能
作为新格局“动力核”之一的武侯区,坐拥武侯祠、望江楼、成都音乐坊、玉林街道、天府芙蓉园等诸多成都的文化地标和文化品牌。做优做强中心城区文化传承创新等核心功能,近年来,围绕“天府文化”,聚焦“文创武侯”建设,武侯区的四大历史文化风貌片区加快建设,绿色公园场景不断营造,公园城市形态逐步显现,积蓄起高质高效、向上向好、创新创造的武侯文创新势能。
“以市场化发展为导向,我们通过集中集群发展,品牌内涵不断提升,优势企业不断涌现,产业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快速跃升。”武侯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虹告诉记者,聚焦建圈强链,武侯区以“锦江滨水文创带和环城生态文旅带”为引领,逐步形成以四大历史风貌片区为核心的空间格局,文创产业上下游企业加速聚集,产业链不断培育壮大。2016年-2021年,武侯区文创产业增加值从26.49亿元增长到143.24亿元,翻了5倍。
现如今,武侯区培育了4栋文创专业楼宇孵化基地,利用工业遗存开发BY1906创意工厂和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等文创园区,成功创建天艺·浓园博览园、力方视觉广场等6个市级文创产业示范园。引入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西部总部、华录新媒建设西南总部等市级重大项目17个,培育华博正火、力方科技等品牌文创企业10余家。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武侯区共有30条文创街区、374个文创空间。各类文创产业化项目达到100个,覆盖传媒影视业、音乐艺术业、文体旅游业等全部8大门类,总投资超600亿元。
拥有好的文创环境还需好的政策配套。
为促进产业发展,武侯区相继制定了《建设“文创武侯”行动计划(2018—2021年)》等产业指导性文件和产业综合性政策,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扶持文创项目160余个。协助200余个项目(企业)申请到省、市级各类专项资金近亿元,成功吸引和集聚了一批创新力带动力强的高层次文创人才和顶尖团队。
而此次《规划》的发布,无疑为武侯文创带来新的契机。
如何抓住新机遇?随着企业加速聚集,文创产业逐步扩大,武侯区已有更大谋篇布局,助力成都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规划》为我区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能。”潘虹表示,武侯区将紧紧围绕中央、省、市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文创产业协调发展,以创意设计、现代时尚、文博旅游、音乐艺术、数字文创、传媒影视为发展重点,策划引进一批有全球标识度的重大项目,通过各自的资源禀赋与文化特色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文化经济新增长点。
比如,构筑太平园5G创意城、众创产业谷、晋阳创意艺术商城等创意设计体验空间,前瞻布局创意视听新赛道,以三国蜀汉城项目建设为牵引,通过文博沉浸体验场景、特色文旅街区场景、文旅主题演艺场景、赛事节庆活动场景等多元文旅消费新场景打造,建设世界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
“通过努力,到2025年,全区文创产业增加值超过220亿元,力争达到240亿元,占GDP比重12%以上。文创产业发展水平迈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第一城区方阵”。为更好推动《规划》内容落实落地,武侯区将进一步加强“文创+科技”“文创+旅游”“文创+商务商贸”“文创+体育健康”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东郊记忆(成华区委宣传部供图)
成华区:以“三大名区”为切入点 全面打响文商旅融合品牌
作为《规划》“动力核”之一的成华区,秉持“文化为魂、旅游为翼、商业为体”思路,擦亮大熊猫、工业文明两张“城市名片”,打响旅游名区、文创名区、消费名区“三大名区”,成功推动成华变身文商旅融合发展活力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27.7亿元到2020年的113.83亿元,增长近4倍,占全区GDP比重首次突破10%。文创产业已成为成华区重要支柱性产业。
成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亚炜介绍,近年来,成华区坚持“工业遗产+文创园区”的区域发展独特品牌,初步形成了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完美文创公园、CEC784·万谷智慧产业园、萌想星球107文创园等十大特色文创产业园。在特色文化消费场景升级方面成功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的主题商圈。
在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过程中,成华区相继引进了今日头条、喜马拉雅、乐竞VSPN、红点设计等头部文创企业,聚集了繁星戏剧村、华星璀璨、合纵壹现场等优质文创企业。近5年来,规模以上文创企业数量增长3倍。近年来,引进Discovery华人国际探索世界项目、天府国际动漫城项目、量子界数字文化双创产业园等重大文旅项目40余个,总投资额近2000亿元。高质量举办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中国音乐产业发展峰会、蓬皮杜艺术双年展、抖in city城市美好生活节、天府熊猫塔AR秀等国际国内重大品牌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每年4000余场次各类文体活动,构建“周周有看点、月月有精彩、年年有大戏”的多层次文化交流活动体系,讲好“成华故事”,唱响“成华声音”。
《规划》蓝图已绘,接下来将如何实施与落地?
马亚炜表示,成华区将坚持以强化数字文创引领和深化产城融合驱动为主攻方向,构建成华区“两核引领、两轴串联、四区共振”文创产业空间布局,以创意设计、都市旅游、音乐艺术、影视传媒、数字娱乐为发展重点,完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打造天府文创时尚设计新区、数字娱乐高地、影视音乐百老汇和动漫电竞新潮地。
“接下来,我们将高质量编制成华区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行动计划,有效推动市区《规划》落地落实。”按照《规划》七大工程部署,成华区将以文化为灵魂、商贸为依托、旅游为载体,以打响旅游名区、文创名区、消费名区为切入点,全面打响文商旅融合品牌。
“在文创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成华工业文明资源富集优势,统筹推进18处工业遗产保护性再造、产业化改造、景区化营造,高品质呈现‘文创+’新地标,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除了文创方面,成华将全面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大力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创响国际顶级大熊猫IP,争创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还需以文商旅融合来提升消费品质,例如打造“熊猫野趣”“公园生态”等户外消费新场景,发展夜间经济、数字消费等新业态、新方式去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创名城。
融创雪世界 (都江堰市委宣传部供图)
都江堰市:聚焦融合发展 助力文创名城
作为世界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都江堰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近年来,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展示窗口为引领,都江堰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文创产业增加值由2016年末的9.1亿元增长到2021年末的48.47亿,占GDP的比重也从2.47%增长到10%,实现了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目标。
都江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跃介绍,“十四五”期间,都江堰将围绕高质量构建“龙门山文创生活示范区”的发展新格局,聚焦“文创+世界遗产”“文化+旅游”“文创+林盘”“文创+商贸”等方面进行融合发展,力争到2026年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90亿元、GDP占比达到12%。
“我们将从强化顶层设计、聚力招大引强、聚焦融合发展、扩大城市影响四个方面入手,确保成都市世界文创名城建设的各项部署落地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方面,都江堰将加快编制都江堰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出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锚定发展定位、目标、实施路径。同时,以企业诉求、产业需求为导向,研究制定影视、短视频、剧本杀等文创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从体制机制、政策措施、资金投入、市场培育、人才培养、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文创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文创单位“个转企”“小升规”“分转子”“规升总”,助力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聚力招大引强?在李跃看来,坚持专业招商、链条招商、协同招商,强化国际性影响的文旅品牌导入、资本注入,力争落地“柏斯音乐”等一批具有全球标识度的文创项目。大力发展文创“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数字经济”“飞地经济”。“我们还会加强高校、学术机构的合作,搭建资源要素、人才培养、营销合作平台。”
而在聚焦融合发展方面。都江堰规划建设博物馆、演艺中心等重大城市文化地标,推动芒城遗址、玉堂窑址等大遗址公园打造,提升文庙、红塔坊等“老地标”文化体验,持续培育西街、水街等夜间消费街区,新打造一批“文创+世界遗产”融合发展的文创特色街区、社区美空间。塑造特色品牌,打造一批“文创+旅游”“文创+林盘”“文创+商贸”融合康体养生、避暑度假、冰雪温泉的国际化场景,构建沉浸式文化消费新集群。“我们会充分利用都江堰‘三遗之城’三张名片,深化‘山、水、道、熊猫’等都江堰特质文化元素挖掘,创作精品力作,加强都江堰放水节”“田园诗歌节”等大型节会活动的宣传力度,扩大城市影响,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创名城。 ”
本文来自【红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tangxin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