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在河南省光山县泼陂河镇的钟鼓楼亲子乐园,人流熙攘,孩子们的欢笑声不时传来。“最近一段时间,游客明显多起来啦!”亲子乐园负责人许雅婕兴奋地说。这得益于“文产特派员”激活乡村文旅的新尝试在光山开启。
2018年9月,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在光山县政府的引导下,国有企业投资1.4亿元对钟鼓楼老林场进行改造,建成了总面积477亩,集旅游观光、研学、游玩和民宿于一体的豫南和鄂北地区最大的自然亲子乐园。“很长时间,人流量一直上不来,园区冷冷清清的,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接待量,还险些造成了投资浪费。”许雅婕说。
事实上,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旅运营人才短缺。为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2022年7月31日,河南省启动“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引导有情怀有创意的文化工作者、产业带头人、设计师等深入乡村,带动文化下乡、资本下乡、产业下乡,与当地干部、企业家合作,共建人文乡村,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以钟鼓楼亲子乐园为例。光山是司马光的出生地,也是司马光砸缸故事的发生地。基于这一独特的人文禀赋和钟鼓楼亲子乐园的设施基础,来自清华文创院的文产特派员,给出创建“全国首个县级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议,围绕“儿童友好”概念激活产业,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优质资源引入,精心编排了《少年司马光》和《灯火》两部儿童剧。同时启动“种子计划”,两部剧目全都交由光山的孩子和老师出演。此外,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还和光山一起策划了全国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活动。如今,钟鼓楼亲子乐园已经是豫南最大的亲子园区。
钟鼓楼亲子乐园是文产特派员激活乡村文旅的一个侧面。值得注意的是,“文产特派员”十分注重在地化培养,合作期限届满特派员们走后,所有项目都要交给当地,由培养出来的当地人挑起大梁。东岳村的崔红梅就是高慧慧团队的重点培养对象之一。今年34岁的崔红梅,今年2月加入高慧慧团队。她曾是全职妈妈,如今已成长为项目里的“顶梁柱”。“我们做的都是可落地、可经营、可复制、可还给村民的项目。”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河南省乡创赋能中心主任殷秩松说,“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村民才是真正的主角。”
依靠科技力量服务“三农”工作的科技特派员制度,从福建省南平市的探索实践到国家一项制度安排,从一地开花结果到形成经验在全国多省推广。而福建省宁德市在此基础上探索的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示范。河南创新的“文产特派员”制度,可以说是在文化产业上对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的新探索,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度”。
目前,我国农村发展进入新时期,农村需求更加多元化、市场化、创新化,这也给政府服务带来新的课题。2022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要求从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其他文化产业和文旅融合8个重点领域赋能乡村振兴。根据这一指导方向,河南创新的“文产特派员”制度,为各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糖心vlog官网。 □ 丁慎毅